RcjzFLNVKWTegSDHFLDAkoXruYZgKihvb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,對機械產品的質量和率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。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的自動化是實現上述要求的*主要的措施之一。它不僅提高產品的質量、提有效率、降低成本、還能夠大大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。 大批量的自動化廣泛採用自動機牀、組合機牀和專用機牀以及專用自動線,實行多刀、多工位多面同時加工,以達到有效率和高自動化。但這些都屬於剛性自動化,在面對小批量時並不是適用,因爲小批量需要經常變化產品的種類,這就要求線具有柔性。而從某種程度上說,數控機牀的出現正是很地滿足了這一要求。 1952 年,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成功地研製出一套三座標聯動,利用脈衝乘法器原理的試驗性數控系統,並把它裝在一臺立式銑牀上。當時用的電子元件是電子管,這就是**代**上的**臺數控機牀。我國是從1958 年開始研究數控技術,一直到60 年代中期處於研製、開發時期。當時,一些高等院校、科研單位研製出試驗樣機,開發也是從電子管開始的。1965 年國內開始研製晶體管數控系統。從70 年代開始,數控技術在車、銑、鑽、鏜、磨、齒輪加工、點加工等領域**展開,數控加工中心在上海、北京研製成功。在這一時期,數控線切割機牀由於結構簡單,使用方便、價格低廉,在模具加工中擁有了推廣。80 年代,我國從日本發那科公司引進了5、7、3 等系列的數控系統和交流伺服電機、交流主軸電機技術,以及從美國、德國引進一些新技術。這使我國的數控機牀在性能和質量上產生了一個質的飛躍。1985 年,我國數控機牀品種有了新的發展。90 年代以及接下來主要是向**數控機發展。 爲了滿足多品種,小批量的自動化,迫切需要一種靈活的,通用的,能夠適用產品頻繁變化的柔性自動化機牀
有效服務熱線
13811224128